随着全球经济步入后疫情时代,全球众多国家的利率水平呈现持续走低的趋势,甚至不少国家的基准利率已经跌入负值区间。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负利率时代的到来并非偶然,其背后蕴含着多重复杂的因素。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经济学家预估全球实际利率将继续维持低位,部分经济体的利率水平在未来1-2年内可能仍旧处于负值区间的可能性。当前全球负利率时代的到来直接影响了货币、财政政策的传导路径与效力,已悄然改变了各国政府货币政策的制定逻辑,更将对全球金融市场运转及资产价格走势产生深远影响。
全球负利率时代是应对通缩压力与经济下行趋势的应激反应。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发展恢复速度远不及预期,部分国家和地区持续面临通缩压力。负利率政策应运而生,其初衷在于通过降低借贷成本激发消费需求,提振市场信心,从而实现稳增长目标。但从效果看,负利率政策在短期内刺激效果有限,且长期将可能对金融体系产生不利影响。
全球负利率趋势加剧了国际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本跨境流动已成为常态。而负利率政策出台后,国际资本将倾向于向利率较高的经济体转移,从而对低利率国家的货币市场构成压力。鉴于此,各国央行需审慎评估负利率与经济基本面之间的关系,避免因不当操作引发金融市场动荡。
再次,全球负利率政策加剧了金融市场扭曲,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化。负利率环境使得银行存款成本高于存款收益,银行为规避损失转而将资金投向高风险资产。长期以往,全球金融市场的资产配置将出现扭曲,推高资产价格,进而加剧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这期间,部分投资者可能过度依赖于资产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导致金融市场不稳定程度提升。
全球负利率政策对金融机构盈利能力造成冲击,尤其是银行业。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存贷利差在负利率环境下难以维系,进而影响其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尽管部分银行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以及增加非利息收入来应对负利率环境,但整体而言,银行业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因此,负利率政策的执行或需以金融体系稳健为前提,以防对金融机构造成过度冲击。
为了应对负利率带来的挑战,各国政府与央行应加强协调,共同制定更为稳健的政策组合,避免导致金融市场失序。同时,需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寻求平衡,发挥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功能,从而助力经济复苏并维护金融稳定。还需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强化风险防范,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面对全球负利率时代,应保持冷静,以更加理性与长远的视角看待其影响,进而制定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